close

「無接縫轉銜」(seamless transition

目的在促使身心障礙學生在不同生涯階段獲得持續性的服務。

 

了解「身心障礙鑑定與需求評估新制(ICF)」

 

一、什麼是ICF

  ICF為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的簡稱,是由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01年正式發表,其前身即為1980年發展的國際損傷、障礙、及殘障分類(ICIDH)ICF重新看待「身心障礙」的定義,不再僅將身心障礙侷限於個人的疾病及損傷,同時須納入環境因素與障礙後的影響,使服務提供者更可貼近身心障礙者的需求。

 

  ICF將身心障礙的評估分為兩大部分,第一層次包含身體功能與結構的損傷情形以及因為以上的損傷所致的活動(activity) 限制與參與(participate)侷限的潛能與現況,在每個身體功能與結構損傷類別下,再分別觀察、測量活動(activity)、參與(participate)面向;第二層次則是指環境因素與個人特質這兩種因素跟障礙互動的情形。藉由這兩個部分的評估,幫助身心障礙者能獲得更貼近自己需求的服務。

 

  ICF關心人在實際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等,包含生理與心理的各項活動參與及表現的能力,特色為:

1、提供功能、身心障礙、健康統一的標準化語言和架構

2、適用於全世界各國家、各民族和個人

3、完整描述任何人的功能、身心障礙和健康。

 

ICF分類主要由下列幾項概念組成:

 

身體功能(body functioning,代碼b)

身體構造(body structure,代碼s)

活動與參與(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代碼d)

環境因素(environment factor,代碼e)與個人因素(personal factor)

 

功能性行為評量(Functional Behavioral Assessment,簡稱FBA)

1997年美國公法IDEA的修訂案明定應予重視的項目,確立其法律地位。

該法的重點在於保護情緒障礙學生的基本受教育權利,期望能真正看到情障學生的受教過程中,學校確實仔細評估該生行為問題的發生原因,並設法在原班級中實施介入方案。

   其基本假設是各種行為的產生,都是有原因的,換言之,要設計介入方案以改善行為問題前,必須從個人生理、社會、情緒及環境各層面來,探討問題行為的各種可能遠因及近因,以找出問題行為的原因。然而行為問題的發生常是十分複雜的因素,要處理問題行為,必須致力於改善個人的行為及所處的環境。

 

行為介入計畫

 

一旦學生問題行為假設已經確定,接下來則是運用團隊合作,對行為功能、個人與環境因素等提出可行的處理方式。例如小韋行為介入計畫成員,可邀請導師、資源班老師、科任老師、心理諮商師等,共同針對小韋的行為問題,擬訂一致性的處理策略

 

區別化教學(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是指教師教學時,根據不同類型學生的需求,來調整和評量課程內容還有教學的方式,並給予個別指導,充分關心、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讓他們學習的更好。

 

一、個別性:注重學生主體性,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

二、彈性化:學習內容、方式和時間可視學生需求、能力和興趣加以調整。

三、層次性:依學生能力和程度分成各種組別,分別進行學習,採循序漸進方式。

四、冒險性:教師嘗試多方面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多少具有冒險性。

五、開放性:教師具有開放的態度,願意接受各種挑戰,而且也願意從事變革。

二、 簡答題(5 題,每題 4 分。答題位置不足可作答於背面)

1. 「替代/輔助性策略」是為了讓重度及多重障礙學生能更完全的參與活動而設計。請說明選擇「替代/輔助性策略」的標準為何?

 

替代/輔助性策略包括了(1)活動的調整或替代;(2)技能或反應的調整;(3)配合學生所需而改變刺激的要求

在設計替代/輔助性策略時,需考慮以下幾個原則:

(1)是否能讓學生不費力地參與重要活動;(2)是否運用學生的優勢能力,而且彌補了他欠缺的技能;(3)是否能讓學生在表現此活動時盡可能獨立,不用依賴他人;(4)是否被重要他人所接受與支持;(5)是否比原來的方式更容易;(6)是否能盡可能不引人側目;(7)是否可被運用在許多的活動中;(8)是否容易被維修;(9)發展與維護的費用是否合理?

引自紐文英老師-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

 

2. 請問若想評量本校高一身心障礙新生的適應行為,其評量領域及內容應包含哪些項目?

 

3. 我國特教新課綱的基本修訂理念在於設計符合特殊需求學生的學習需要,並落實「三本」課程 的實施,請問前述的「三本」所指為何?

我國特殊教育新課程綱要的四大基本理念中,在於設計符合特殊需求學生的學習需要,並落實學生能力本位、學校本位、社區本位等「三本」課程的實施,下列說明何謂「三本」

 

 

 

一、學生能力本位課程

 

      先分析學生解決生活問題或扮演成人角色所應具備之能力,再據此決定課程範圍和內容,訂定行為目標、評量標準,及設計教學 活動,使教師能照計畫逐步引導學生達到教育目標。

 

二、學校本位課程

 

   1.以學校教育理念及學生學習需要為核心

 

   2.以學校的教育人員為主體。

 

   3.以學校情境及資源為基礎。

 

   4.並考量校外社區的特色及大眾的期望,同時符應中央與地方教育主管機關

     法令與政府的規範。

 

   5.針對學校課程所進行規劃、設計、實施與評鑑。

 

三、社區本位課程

 

   1. 指在一個統合的環境下進行。

 

   2. 教學情境:

      種是真實情境的教學,讓障礙者有與正常人統合的機會。

 

   3. 課程設計:

      著重於有助學生發展目前與未來參與不同社區環境的重要知識與技能。

 

   4. 課程內涵:

      以「生活技能領域」取代學科領域的課程內容。

 

   5. 評量方式:

      評量方式和內容明確客觀的界定學生參與多元社區環境所具備的知識技

      能。

4. TEACCH 指的是哪一種有效教學策略?它在教室空間規劃或活動安排上都強調些什麼?

TEACCH指的是結構式教學,主要是針對自閉症兒童,利用其視覺優位特質,所設計的結構化設計課程。於教室空間規劃或活動安排上,有四大項強調:

 

1.高度物理環境結構化,將不同活動區域劃界分明。

 

2.個人化工作系統,使孩子能預知所要完成的作業內容。

 

3.課表(作息時間)結構化,使孩子能預期活動內容及順序。

 

4.視覺結構化,例如以圖片標示學習區。

 

5. 在討論重度障礙教育的各種課程模式中,個別化重要技能模式(the Individualized Critical SkillsModelICSM)是經常被論及的一種。試說明此種模式通常藉由何種方式決定目標技能是否具備重要性?

個別化重要技能模式中,所謂的「目標技能」為「功能性技能」,而「功能性技能」的教學,強調對學生的生活具有意義,學生的「技能活動」以目前與未來當地環境所必需的重要活動為主,所以決定學生的目標技能必須前往真實情境進行生態觀察與評量,生態調查包含家庭、娛樂與休閒、職業、一般社區。

生態調查,可經由訪談重要人員(家長與其他重要人員),由訪談及利用檢核表調查,找出學生在目前與未來環境中所需的重要活動,並排列出重要活動的順序,與重要人員討論後,再調整要教學的目標。

 

 

三、申論題

1. 請回答與學習歷程相關的問題:

1) 請將下列四個重要學習階段,依其出現的先後順序加以排列。

習得期 精熟期 類化期 維持期

 

習得期→精熟期→ 維持期→ 類化期

 

2) 請以實用學科為例,任舉一項學習目標並說明您將運用哪些有效教學策略促進認知或學習功能嚴重缺損學生在上述四個學習階段的有效學習。

 

 

2. 請以結構化的方式從我國新近頒佈的特教相關法令中,歸納出 IEP ITP 的主要內容(what)、設計時間(when)、設計方式(how),以及參與設計成員(who)。

依據「特殊教育法」第28條與「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第9條規定,需為每位高級中等以下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訂定個別化教育計畫其包含轉銜服務內容,而個別化轉銜計畫除了依據「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第9條規定外,於「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法」第48條規定及「身心障礙生涯轉銜計畫實施辦法」第4條所規定的「生涯轉銜計畫」,針對身心障礙者各個人生階段由社會福利、教育、衛生及勞工等專業人員以團隊方式,會同身心障礙或其家屬訂定之轉銜計畫。下列以結構化方式說明IEPITP的內容及設計方式:

 

 

一、個別化教育計畫IEP

 

    ( ) 主要內容 What

 

          1.學生能力現況、家庭狀況與需求評估。

 

          2.學生所需特殊教育、相關服務及支持策略。

 

          3.學年與學期教育目標,達成學期教育目標之評量方式、日期及標準。

 

          4.具情緒與行為問題學生所需之行為功能介入方案及行政支援。

 

          5.學生之轉銜輔導及服務內容

 

            (1) 升學輔導

 

            (2) 生活

 

            (3) 就業

 

            (4) 心理輔導

 

            (5) 福利服務

 

            (6) 其他相關專業服務

 

  

 

   ( ) 設計時間 When

 

         1. 新生、轉學生:須於入學後一個月內訂定。

 

         2. 在學學生:於開學前訂定。

 

 

 

   ( ) 設計方式 How

 

         1. 運用團隊合作方式,共同設計訂定學生的IEP

 

         2. 針對身心障礙學生個別特性訂定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計畫。

 

         3. 每學期只少檢討一次。

 

         4. 進行能力現況分析時,應分析出學生目前在某學科或領域之能力發展的最高水準。

 

 

 

  ( ) 參與設計人員 Who

 

         1. 學校行政人員

 

         2. 特殊教育及相關教師

 

         3. 學生家長

 

         4. 必要時,得邀請參與人員

 

            (1) 相關專業人員

 

            (2) 學生本人

 

         5. 學生家長亦得邀請相關人員陪同參與

二、個別化轉銜計畫ITP

 

  ( ) 主要內容 What

 

         依據我國「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第9條明文規定,身心障礙學生的個別化教育計畫中包

 

         括轉銜服務,其轉銜服務內容為升學輔導、生活、就業、心理輔導、福利服務、其他相關

 

         專業服務項目:

 

          1. 學生基本資料

 

          2. 目前能力分析

 

          3. 學生學習紀錄摘要

 

          4. 評量資料

 

          5. 學生與家庭輔導紀錄

 

          6. 專業服務紀錄

 

          7. 福利服務紀錄

 

          8. 未來進路所需協助與輔導建議要項

 

  

 

   ( ) 設計時間 When

 

         1. 需銜接下一個教育階段或學習階段。

 

         2. 國民教育階段:於安置前一個月召開轉銜會議

 

         3. 高中教育階段:畢業前一學期招開轉

 

以上為網路搜尋之資料與解答,紅色字為還未找到解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桃子老師 的頭像
    桃子老師

    桃子老師的工作小站

    桃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